天下之大,哪里的石头好捡?——聊聊奇石资源枯竭的可能性!
前段时间,读到天津一位石友写的文章,文中直抒胸意慷慨激昂抨击石界所谓的奇石资源枯竭问题,引经据典有分析、有论证,只为证明一句话:奇石资源枯竭是个伪命题!
奇石文化,向来都是小众爱好。
在古代,真正能有闲情逸志赏玩奇石的人,都是文人士大夫之类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的人。
在当代,众所周知,要想玩好石头,既要有钱、也要有闲。
我时常想起一位老同学曾经和我在一次喝酒时感叹的一句话:人啊,只有吃饱了喝足了才能去想一些风花雪月的事!
却说赏石成为"非遗",自然是石界幸事!
但教育要普及,文化要大众,让赏石走入普通人家却是艰难重重。
奇石在古代是否与普通大众有递进关系不敢随意揣测,但在当代发生变异而与下里巴交集,那首先必然是经济因素。
我本农民,自然认识的农民多,而农民中与石头有染的几乎凤毛鳞角,而敢于靠石头奔生活的就是石农,这是一群值得石界尊重的特殊角色。
纯粹的石农,他们对奇石的理解最初只有两点:其一,好看的石头才是奇石;其二,奇石能卖钱!
简单、纯粹而直接,这便是石农给我最初的印象。
随着捡石时间和经验的增长,石农们能准确分辨出石种之间的区别与石头价格的贵贱,因为市场就像一位优秀的老师,引导了石商、教会了石农。
谈论石头,避免不了三个问题:一是爱好;二是市场;三是文化。
爱好是石界的初心,而市场与文化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和交集?
我个人认为文化才是根本,而市场只是石头流转的过程,市场是为文化服务的!
就像石头只是文化的载体一样,脱离了文化的石头和脱离了文化的市场,终归是一场泡沫!
人类对资源的行为,向来都是掠夺的,奇石也不例外!
因为文化消费的存在,滋生了奇石市场的发展。
有人需要而缺乏,自然就会有人寻找并提供,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
喜欢石头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但绝对是极少数,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石界有名有姓的人那都是寥寥无几。
哪怕发展到奇石文化得到大力推广的今天,中石协统计出全国石友有三千多万人,也不过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二!
而奇石之所以是奇石,那肯定是少见才多怪,或许一整日、一整月甚至一年半载都未必能寻一个的天材地宝!
不信?
不信去河滩寻寻,貌似一眼望去全是石头,但真正的奇石极大概率一个也没有!
为何满山满江满河的石头却难找一个顺眼的奇石呢?
因为地表的奇石基本捡光了!
但凡出产奇石的地方,那就一定有一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石吃石的人,只要能卖钱,哪怕一二十、三五块,只要有人买照样有人捡。
捡石头卖钱的人们,对石头并没有什么偏爱,只有一个标准:能卖钱!
你看新疆的和田玉值钱吧,那就把河滩挖个底朝天;你看广西的大化彩吃香吧,那就把河底摸个遍;你看阿拉善的玛瑙出名吧,那就把它捡断绝……
山石我不了解,但水石却常捡,捡光了石场捡河滩,捡完了河滩摸河底,摸光了河底哪里寻?
有人说继续挖呀!
可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将越来越严格,我们本地已基本上关闭了所有的石场!
而且石场采挖石头,貌似捡石头的机会更多,但奇石资源消费与浪费的速度更快!
有人说等着涨大水从上游冲下来呀,可但凡出产奇石的江河流域中上游一定是修满了大大小小的水电站,石头一到电站库区就被阻留下来,绝对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冲到下游来!
没有冲涮下来的石头,那奇石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采挖出来的石头,那奇石就成了无本之木。
又有人说什么海量资源在石界囤积居奇,千万里挑一的奇石哪有什么海量,海量了还称得上奇?!
石农手上一般留不住好石头,石商手头也不多,因为生活要继续,唯一的财富不变现咋整?
老婆孩子都喝西北风去?
或许藏家好石比较集中,但藏家的宝贝有几人能染指?
如此看来,奇石资源枯竭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随着中华文化复兴战略的推进和奇石文化的大众推广,奇石爱好者和石友的数量一定会不断增加,有限的奇石资源必将无限稀缺,而奇石资源枯竭更不是什么伪命题!
而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都会面临的客观现实!
为一方奇石、立一个故事
为一个藏家、一家石馆、谱一个传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