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真、美好”的赏石心态

“玩的都是奇石,归于发现的艺术,不是谁都有心性玩的,谁都能玩得出的,它需要雪澡的情操,淡泊的态度,天真,美好,这就是缘分。”(贾平凹《小石头记》“序”)

一莲托生 | 冰彩玛瑙

02“一切皆空方能入境”

“赏为最高精神之幻化,一切皆空方能入境,飘飘然欲仙,自然之精气顺人生之弘脉走动扩散,陶冶情操,益心益脾,延年益寿。”(孟昭贤“赏石篇”)

灵芝仙草 | 冰彩玛瑙

03人与石“交流、对话”

“赏石在于人心与石之交流、对话,在于感情。懂得石心,才懂得人心,也才懂得人生。”(马鸿斌《中国赏石的古风精髓》)

“每一块石头既是大自然的精心创造,又蕴含了人生的深情。人们以审美的激情为石注入了生命力,成为人生巧妙的对应体;石也以其自然之美,与人的心灵相契合,从而具有了人的灵性。”(李准《观赏石宝典》第一卷“序言”)

醉了 | 冰彩玛瑙

04主体与客体相结合

“人们在与以自然天成为主要特质并有审美价值客体的接触中,鉴赏其天然美质与内在意蕴,并与主体自身和理念、气质、情感、趣味相结合,获得一种超越性的高峰体验和高层次的美好享受”。(陈东升《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前言”)

生生不息 | 冰彩玛瑙

05“自然”加“创造”

“石玩艺术最重要的是自然造型,极讲究自然美,不可有人工雕凿,在其自然之基础上,加入人的思维抽象,创造其艺术形象”。(骆荣《柳州奇石浅议》)

天鹿 | 冰彩玛瑙

06把石“人格化”

“把石品格化、人格化是东方赏玩艺术、中国赏玩艺术的一大特点。”(刘清涌《奇石品格之审美 》)

“赏石较高的境界就是与人格化相联系,欣赏其气质与神韵。”(苏雪痕《石文化溯源》)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 冰彩玛瑙

07赏石必“参禅”

“石尤近于禅,也只有能参禅者,才能体认,参之深,则认之深,悟之深。参之浅,则认之浅,悟之浅。参之无,则认之无,悟之无。……除此以外,别无他途。”(游国权“论石文化的软件开发”)

摇钱树 | 冰彩玛瑙

08奇石贵自然

“石玩的艺术概念,它的艺术价值的核心,是不能注入更多的人为因素。严格地讲,命题都涉及人为强加给它的符号与标签。”(张源《石文化要加强理论建设》)

“天然石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带普遍性,但是不宜苛求它符合自己其实有限的完美标准。倘若对它采取轻率的改造态度,其结果只能阻碍人们对它那尚未被人发现的审美特征的新发现。”(王朝闻《中华奇石》“前言”)

竹映禅心 | 冰彩玛瑙

09“以小寓大”

“现代石文化界通常所说的石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宏观石文化高度凝缩的缩影,是以小寓大,以少寓多,思尺万里,所谓芥子乾坤的典型。”(游国权《论宏观石文化在泰山石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虽然九洲之外复有九洲,五岳一拳犹可芥纳。若作是观,则齐安小儿江头数饼已具有嵩华衡岱微体矣。”(明·林有麟《素园石谱》“自序”)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明·文震亨《长物志》)

“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覶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唐·白居易《太湖石记》)

梵宫幽境 | 冰彩玛瑙

10联想、体验、想象

“在我看来,观赏石不论大小,它可能引起人们的爱好有复杂原因,人们的联想、体验和想象,不能不作用于人们的赏石活动。”(王朝闻《中华奇石》“前言”)

猫头鹰 | 冰彩玛瑙

11循序、渐进、提升

“从崇尚自然,到赏石悟性;从欣赏其形象、质地、色彩等形体美,到领悟其气质、神韵等意境美。”(苏雪痕《石文化溯源》)

“鉴赏奇石至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①入门之前,看石是石,不见物象。②入门之后,好奇心减弱,对石有情。③高级阶段,物象退居次要,石头本质之美与人的诗心合一,神与天游,趋于无极。”(柯文辉《以石为师》)

禅心自在 | 冰彩玛瑙

“观赏石的创作规律是:发现—构思—题名—欣赏”。(张守强《观赏石的收藏及美学价值》)

“相石者,当是品石之初识之道,则常以某石之象某物而涉动爱石之情,进而则应以此为基点,再寻悟石之内在气神貌韵方可功之。……赏石,当基于相石与品石之上。赏为最高精神之幻化……。”(孟昭贤《赏石篇》)

“从低级向高级的赏石过程,可将石道用‘和、融、空、悟’概括为四个阶段,亦即四个层次和境界。……‘和’,人石和谐之‘和’。‘融’,心石交融之‘融’。‘空’,大自然在虚无空灵态之‘空’。‘悟’,大彻大悟之‘悟’。”(甘丹《赏石新说》)

送子观音 | 冰彩玛瑙

12“有神则奇”

“‘石奇与否,既在于石,也在于人之感受’。对我来说,不在形而在石之耐看性。就是强调石之神韵。……石不在多,有神则奇。无神的石头,就是死石,就不美;有神的石头,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王朝闻“对《河南奇石》编辑工作的谈话”)

“以形得神,遗貌取神,重神取韵,乃是中华文化中鉴人鉴物之传统特色。”(赵光华《观赏石名称商榷》)

圣母 | 冰彩玛瑙

13两个“不仅仅”

“观赏石是具有科学、哲学、美学内涵的,不仅仅知性,还要发挥感性;不仅仅由石上点、线、面、体四种形态中,观石之形、色、质、纹,神驰其景其美,也应由石的空间全境了然境象,空灵蕴藉。”(台湾·黄忠胜《以石为师,道法自然的实践》)

法器 | 冰彩玛瑙

14把握“四方面特征”

完成一方奇石作品,首先要把握奇石本身所具有的四方面的特征:①自然美大于艺术美。②抽象美大于具象美。抽象美是奇石艺术的升华。③神似大于形似。“神似”,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境界。“神似”才是奇石的最佳魅力。④浪漫成分大于现实成分。(李饶《对奇石艺术的追溯与探讨》)

雪 | 冰彩玛瑙

15“不似中求似”

“人为艺术是在‘似’中求‘不似’,‘似’是绝对的,不似是相对的;奇石艺术恰恰相反,于‘不似’中求‘似’,‘不似’是绝对的。”(黄俊林《奇石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灵狐 | 冰彩玛瑙

16“线宜曲,面宜凸”

“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说:‘线宜曲不宜直,面宜凸不宜平’的赏石标准,为赏石者总结出了有规可循的,适应于每块奇石品评的又一新的审美规律”。(王树文《奇石形体的审美标准》)

观音乘凤 | 冰彩玛瑙

17“石看三面”

“‘石看三面’(有价值的观赏面),决定取舍时必须上下左右、正面反面反复端详,从各个角度观察。”(李饶《对奇石艺术的追溯与探讨》)

仙山流韵 | 冰彩玛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