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游记】奇石书画,写意传承
崂山区博物致知·博学游记系列活动在崂山区金石博物馆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博物馆研学之旅。8月1日下午,数名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体验独属于金石博物馆关于奇石和书画的奇妙之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艺术与自然之间的神秘碰撞。
自然中的奇石千奇百怪,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特点。讲解老师首先带各位同学参观了博物馆不同种类的天然奇石,由灵璧石制成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编磬,并根据石头的厚薄大小划分音阶;在天雕艺术馆,所展出的奇石都是摩尔石,它是村民俗称的磨刀石,后因为其色彩、神韵、造型与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命名为摩尔石,其石质稍软。其中崂山绿石作为青岛独有的观赏石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讲解老师带领大家参观刘子尧艺术馆,主要展示刘子尧老师的国画作品。刘子尧老师现为金石博物馆签约画家,著名书画家周韶华先生的入室弟子、青岛金石画院院长。多年来刘老师一直潜心研究山水、花鸟、人物的绘画技法和理论,在现实与传统之间探索、尝试和创新,成就斐然。
为了让参观的同学对国画写意有更深刻的体验与了解,金石博物馆邀请于瑶老师为同学呈现一堂水墨花鸟画体验课,通过画笔体验传统写意国画的笔触与色彩。
国画不同于西方任何一种绘画,是独属于中国,传承千年的绘画形式。运用水墨和毛笔将自然的魅力翩然跃于纸上。课堂上,于老师教授同学们运用不同的色彩画紫藤。她介绍了紫藤的生物体征和生长特点,紫藤对生叶子和一串串的花朵是画紫藤重要特点。并且用实例来讲述国画中的用笔用墨。通过详细耐心的讲解和老师亲身展示,同学们对如何画写意紫藤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于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自己开笔,调色,并尝试着自己画紫藤,感受用毛笔和不同的色彩将紫藤跃然纸上的成就。在于老师逐个一对一指导下,每位参加的同学都成功画出至少一幅紫藤国画作品,在场的家长纷纷拍下孩子与作品的合影。
活动尾声,孩子们纷纷领取“寻宝集章”打卡护照集章册,印章打卡留住这次难忘的博学之旅。其中不少小朋友已经参加了多场崂山区的博学游记活动,自豪地展示打卡护照上不同博物馆的印章。
据了解,崂山区从6月份开始推出博物致知·博学游记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8月份,为广大青少年和市民游客准备了30多场文博精品研学课程,以及“寻宝集章”打卡护照集章册,让观众在漫游博物馆的同时,开启一场集章式旅行。市民可以关注“文旅崂山”微信公众号报名参与后续活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