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石头疯了,还是人“疯”了,亿元奇石的频
打开网络,发现标价过亿元的奇石已然不少。最高的一块陨石彩玉,标价达到600亿元,超过了我国一些小县每年国民生产总值。真有点大跃进年代“放卫星”的味道。
这些抢人眼球的消息,多来自于不同媒体。只要奇石收藏人胆大敢说,媒体人就敢写敢刊,只要吓不死人、只要文章没有毒气散发、只说慌不交纳税费,就可以有。
孔雀石《桃花源》张鸿珍藏石
还有一篇写亿元奇石的文章,更加离谱,作者竟然在篇首配了数张相同的假奇石——龙(硫酸烧制,有关奇石造假,笔者将另设篇章阐述),真令人啼笑皆非。
来层林藏石
到底这些亿元奇石价格靠不靠谱,其依据是什么,是市场炒作,还是价值的真实存在?我不想就每块亿元奇石的估价、标价说三道四,只想就奇石的价值评估做一些探讨,也算是一个玩石人多年的学习心得,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张家界》刘洪进藏石
奇石有价也无价,奇石的美是价值之源
奇石有价,是指奇石所有人可以对奇石价格进行量化,进行交易;说奇石无价,是指奇石的唯一性和稀有性,它的真实价值有时无法用价格具体衡量。
据考古发现,早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砾石、玛瑙、石墨、石髓和玉髓等做劳动工具或装饰品了。最早进入原始人类赏玩视野的,就是雨花石。
雨花石
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奇石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欣赏和重视。《史记》夏禹篇有:“厥贡……铅、松、怪石。”“贡璆、琳、琅玕。”“其篚玄玑组。”
这些“怪石”、“琅玕”、“玑组”,都是奇石贡品,这说明,在封建社会早期,奇石就已被视为珍宝。
姜祚正藏石
《山海经》(成书时间为公元前475—前221年)记录了126种矿物、矿石的产地;还有一本《古芷山经》,也专门写石头,比西方人公认的世界第一部石谱《古希腊谱》早200年。
《诗经》有多处赞美奇石的诗句,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白石凿凿......白石皓皓......白石粼粼。"
《屈原》
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说:“击石拊石,百兽皆舞。”把奇石的馨声和舞蹈美、音乐美联系起来,他还发现了“杨州瑶琨”(即雨花石),提出了奇石审美的最高境界——道德美。(此前3段文字,见来层林《奇石美学》10页)
正是因为人对奇石美的感受,才产生了奇石的收藏和交易价值。
荆山和氏璧,世上最昂贵的一块石头
春秋时期,楚国还现了一位著名奇石收藏家卞和,他在荆山拾到的一块“落凤石”(璞),为了讨好楚王,将璞(未加工的原石)献给楚王,两任楚王都不识货,反诬卞和欺蒙大王,卞和因而失去了双足,直到卞和第三次进献,才算被新任楚王认可,经雕琢,始得美玉,取名“和氏璧”。
从此,这块叫和氏璧奇石,历经传奇,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为名贵的一块奇石。
据史料记载,这块著名的三峡璞玉——和氏璧,后传到了赵国,秦国愿拿出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石。故事的演绎,为中国汉文字贡献了“价值连城”、“完璧归赵”等多个成语。
和氏璧其价值之珍贵,故事之曲折,人们之喜爱,纵贯古今,绝无仅有。如果按今天的物价计算,和氏壁的价值,至少超过了万亿。
和氏壁共传了130多位皇帝,1600多年。这么多皇帝以这块石头为宝,相互争夺,其间故事,无法一一细说。那时,在帝王世界,也算是为这块奇石玩“疯了”。(上述四段文字,参照了来层林的《奇石美学》)
战国时期,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也是一个奇石爱好者,诗中涉及石头的文字有数十处之多。
当代奇石理论家夏华炳甚至认为:“夏代至两汉,是中国奇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据史书载,和氏璧直到唐末才失踪。《明史》139卷是这样记载的:“石敬瑭乱,潞王携以自焚,则秦玺固已毁矣。”如果说《明史》的记载属实,那么,这也是关于和氏璧的最后史书记载了。
和氏璧失踪后,这块石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是玉是璞?如果是玉,又是何种玉?是白色还是绿?是黄色还是彩玉?
和氏璧的失踪,死无对证,这为后世的文人墨客和史学家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于没有实物照片,各种猜测论述,也都只是臆想,大多牵强附会,真实的和氏璧已无从知晓了。
就连和氏璧产地荆山,也让人一头雾水。不仅各地专家学者说法不一,民间人士更是各抒已见:有的说荆山在湖北房县,有的说是安徽怀远县荆山,有的说在湖北南漳荆山,有的说在湖北宜都荆门山(简称荆山),有的说在湖北远安县西河,大家都能自圆其说,但都不被世人认可。
和氏璧产于“楚国荆山”,是没有争议的,但荆山范围很大,同名地名很多,有两点可以证实:一是在楚国;二是在荆山。这是一个大致的方位。怪奇公认为,或许用模糊概念“三峡璞玉”更为恰当。各地所说的荆山,都产璞玉。
《巴人罐》王文华藏石
湖北地质学专家郝用威,于1986年一次地学史学研讨会上,发表《和氏璧探源》,称和氏璧产于神农架南漳西部沮水之源的板仓坪、阴峪河一带,石种为月光石(拉长石)。新华社还为此播发了通稿,但是,他的观点,到底有多少人信服,不得而知。
奇石文化定形于唐代,成熟于宋代
有学者认为,中国唐代,是奇石文化的成型期,其依据是诗圣杜甫虽然穷困潦倒,却收藏有奇石;诗人白居易收藏有“天竺石”,写有《太湖石记》、《盘石铭》。白居易认为:奇石是一种缩景艺术,提出了“爱石十德”。
到了唐代,和氏璧虽在,但藏于皇宫深院。在民间,赏石藏石论石,已屡见不鲜,出现了一些观赏奇石的俗语,如“形、质、气、色、丑、老、势”等。
《东坡恋石》来层林藏石
唐代宰相牛僧孺,提出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敬石爱石观,他对奇石“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可谓痴迷也。
到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爱石,其诗《壶天九华》云:“前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峰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他的“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成为人们爱石的至理名言。
注意,苏东坡的诗中,有“百金归买”四字。这说明宋代奇石交易已很普遍。有交易,就有价格,奇石的价值的评估,可能就在奇石的交易之中产生了。
宋代更有名的玩石人是米芾,他见到奇石就下拜,爱石近于疯癲,称石头为“石丈”(岳父),人称“米癲”。他著有《园石谱》,提出了“皱、瘦、漏、透”赏石4法。
苏东坡也好,米芾也罢,他们只是奇石名家。宋朝最大的奇石收藏家,要属宋徽宗。他不惜动用全国人力物力,在全国各地搜罗奇石怪石,用船运输,十船为一“纲”,每见皇家运石头的“花石纲”(一次12船)可见阵容的庞大,宋徽宗专门辟有“寿山艮岳”奇石园,存列这些奇石。
而宋代杜绾著的《云林石谱》,则我国最早记录奇石的理论专著;还有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这两本书的问世,标志奇石赏玩在宋代就已进入全盛时期。(本段参照夏华炳《奇石学基础》、来层林《奇石美学》)
改革开放,奇石文化登峰造级,走进普通百姓家
古今的奇石文化,大都是由玩石家中的文学家、艺术家、名家和官家营造完成的。
明清时期,藏石之风也很盛行,涌现了郑板桥、蒲松龄、谭嗣同、林有麟、章鸿钊、张轮远等一批收藏名家和奇石理论家。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前三部都与石头有关。如《水浒传》的石碣天书;《西游记》的石胎生石猴;《红楼梦》的女娲炼五色万石补天、宝玉生下口含玉石等。
新中国成立后,奇石收藏,不仅有文人雅士和高官,普通群众,也不断融入其中。周恩来收藏有雨花石、三峡石;朱德收藏有水晶石;郭沫若收藏有孔雀石、灵壁石;沈钧儒收藏有纪念石。
名人奇石
此外,还有陈叔通、梅兰芳、徐悲鸿、老舍、艾青、王朝闻、吴作人等都是当代藏石名家和鉴赏家。1992年11月,国家领导人李鹏视察三峡时,参观了宜昌的三峡奇石,并题写“中华奇观”。(上述两段,参照来层林《奇石美学》第13页;陈东升《中华古今奇石大观》)
名人奇石
真正形成全民奇石观赏交易大潮的,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一是奇石专著、画册不断呈现。如来层林《奇石美学》;夏华炳《奇石学基础》、《赏石理论与实践》;罗正富《观赏石及其分类》;刘水《雨花石鉴赏》;袁奎荣、邹进福《中国观赏石》;黄忠胜《中国赏石大观》;谢天宇《中国奇石美石收藏与鉴赏全书》;陈东升《中华古今奇石大观》;刘不朽《三峡奇石》,以及画册《雨花石珍品集》、《中华奇石》等,各类奇石类书籍画册多达数百种。
名人奇石
二是奇石类杂志、报纸专栏花样百出。如《中华奇石》、《石道》、《石友》、《石典》《花木盆景》、《中国收藏》、《收藏》、《收藏快报》、《世界奇石收藏》:数以千种纸媒和杂志,也都纷纷开辟奇石专栏,就连经济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家权威大报也都把奇石当着吸引眼球的新闻素材,频频刊发。
名人奇石
三是奇石论文和资讯文章铺天盖地。有了众多的媒体参与,奇石论文、奇石类资讯文章,可谓是铺天盖地,这为改革开放后的奇石收藏赏玩浪潮形成,提供了推动平台。
以三峡奇石为倒,2001年,宜昌市委机关报《宜昌日报》在旅游版首开奇石专栏,每周一期;首次对每一品奇石估价,估价师以《三峡奇石价值评估十看》为标准,引起轰动,奇石专栏报纸成为人们争相剪辑的内容;
名人奇石
这一年6月24日,以宜昌日报媒体人牵头,组织了三峡奇石的首次拍卖会。500多名来宾将拍卖会场挤得水泄不通。竞买的最高叫价14万元,最高成交价为9500元。共有588枚奇石参拍。此次拍卖的奇石有自估价、保底价和起拍价三个价位,许多拍品因达不到保底价而“流标”。
自估价600万元、保底价100万元的“八百里清江风光”奇石,最高只叫到14万元,因达不到保底价而流拍。此次拍卖,新华社播发了通稿。但也给奇石的价格虚高提了个醒,理想中的价格,与实际买方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有两者达成一致,才能成交。
盘点亿元奇石,评说留给后人
就在奇石接近疯狂的2001年前后,中国的亿元高价奇石开始出现了。
《岁月》1.2亿
《岁月》奇石,估价1.2亿,这是银川电视台赵立云等人,在苏宏图附近拍摄记录片时,一位同事捡到的一块石头,这是1997年,赵立云当时花了150元,买下了这块石。2001年,这块酷似老母亲的鸡蛋大的玛瑙石,有人估值9600万元,不久,又标出了1.2亿元的价格。
《雏鸡出壳》1.3亿
也就在2001年,经济日报在一期收藏栏目,刊发了《为石而喜 为石而泣》的通讯,记述了内蒙古“大漠奇石王”张靖的玩石故事。同时,配图刊发了张靖收藏的奇石《鸡雏图》,文中称:“这块(形如鸡蛋中的)小鸡出壳的玛瑙,价值人民币1.3亿元。”
《东坡肉》1.3亿
此后,再次暴出台湾故宫博物院一块“东坡肉”,纯金配座,形似五花肉的天然玛瑙,也只有鸡蛋大小,价值1.3亿元。据称,这块玛瑙质酷似猪五花肉的石头,出自内蒙阿拉善。在康熙年间,内蒙古阿拉善王府进贡给康熙帝。新中国成立前,被蒋介石亲自挑选,带到了台湾,现成了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用“四”字或“十”字来形容人和物,如四大金刚、四大天王、成语也多是四个字。那么,亿元奇石也应是四个,有人开始盘点中国四大亿元奇石。于是,又有两块石头被抬上了亿元宝座。
一块是“中华神鹰”,一块是《人之初》。
《中华神鹰》1.2亿
《中华神鹰》是一块黄腊玉,宽18公分,厚15公分,长32公分,估价1.2亿。据称,此石在广东紫金南母寺水潭中获得,现为广东人张家铭(有人称是汉代张良后人)收藏。
《人之初》1亿元
《人之初》这块奇石,是青海一个叫高志义的藏石家,在黄河上游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一带的河床上捡到的。后1600元转卖给西宁一位收藏家。此石通体四周是黑白相间的条纹框,框内是一个惟妙惟肖的还处于早期胚胎阶段的胎儿形象的,因而取名《人之初》,“专家”估价1亿元。
四大亿元奇石定型后,有人不服气,又开始曝出新的亿元奇石。
《鱼胆石》1.65亿港元
1、香港《血胆石》又叫《血胆金莲》,外观如红色金鱼,透明玛瑙质,“专家”估价:1.65亿港币。除外形如鱼外,其内,还包有血色水胆,通体晶莹,鱼眼、鱼鳍等清晰可见;
《生命之源》1亿元
2、有一组灰岩石(又称青石)组合,名《生命之源》,是三个石头的一个组合,收藏人称价值1个亿,具体理由,没有说明,到底奥妙在哪儿,不得而知;
《石魂》1.8亿
3、《石魂》,一块重达2吨的金彩玉,据收藏人称,这石头有13种以上的色彩,是2005年花80万购入,后经中国观赏石收藏协会有关专家估价1.8亿。
《锦绣中华》8亿
4、《锦绣中华》,与《石魂》仿佛同母所生,收藏人标价8亿元。据称,2008年,上海石友愿出3000万元购买此石,但收藏主人当时的心理价位是6000多万,所以未能成交。
《人脸》8.5亿
5、《人脸》,这是来自西藏的一种近似黄蜡石的石头,石头外观造型酷似一张国字人脸。据网媒人称,这块石头最初由中国观赏专家估值1.2亿,3年过后,标价已是8.5亿,收藏者不详。
《秦俑》10亿
6、《秦俑》。2001年7月26日,宁夏银川市文化城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银川赏石旅游节上,一块名为《秦俑》的黄戈壁奇石,开出1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令观者无不为之咋舌。收藏人叫俞飞,来自江苏,据称,由于石头的价值巨大不便携带,便将奇石拍成照片桂出来。消息上了中国经济网和大众网。
《盛世祥龙》9.5亿
7、《盛世祥龙》,据网媒人称,此石为广东佛山市藏石家陈春山珍藏,石质为黄龙玉石,它的造型与玉猪龙有些相似,“专家”对它的估价为9.5亿元。文中并没有指明评估“专家”的单位和名字。留下了悬念。
《熊猫》1.5亿
8、《熊猫》。是一块比手掌略长的石头。据消息称,这块石头是青岛奇石收藏家林华诚于2003年崂山海滩捡到的,有人决定出70万购买,但林华诚没卖。此经过“专家”检测,石头属于碧玄石。文中称:“专家们激烈的讨论后,最终认为这块儿熊猫奇石价值为1.5个亿”。
《五彩语斑澜玉》600亿元
9、《五彩斑澜玉》。据网媒人称,2013年,浙江萧山奇石收藏家周国庆,出差来到广西在地摊上用500元淘得,石头脸盆大小,重150多公斤。周国庆先是委托石界“前辈专家”帮忙鉴定,后又请国内“权威机构”的专业检测,确认全球独一无二的彩陨石。价值也从500元升植到60亿元。几年过后,价值升到600亿元。
某网媒人介绍亿元石用假奇石图压题
在民间,还有一些没有经过媒体宣传的过亿奇石。
1、石膏奇石。2023年4月5日,怪奇公在广西桂林怡源九马商行鸡血玉博物馆,见到了一个10吨的石膏石,导游称这块完整的“皮包肉”石膏石,价值2亿元人民币。这块“皮包肉”石膏石,宽约3米,高约2米,呈扁形,外面有土灰色包皮,开有一个约1米见方口子,只见石内布满白色玻璃状晶体,晶体或为三角形,或为柱形,或为块状,在变色灯光照射下,石皮内如一个冰晶玉洁的宫殿,十分漂亮震撼。
2、金猪奇石。湖北宜昌市有一块重80公斤的双色花岗岩奇石,呈三角形,金黄色花岗岩天然形成猪头,嘴头、耳、眼等。地质学家徐光洪等考证,这种黄色花岗岩,形成于7.8亿年前;金猪头外,是蓝黑色花岗岩,包裹着金猪头,使金猪更加突出,蓝黑色花岗岩形成于6.8亿前,两种石色混合相隔1亿年。
2001年,当一批鸡蛋大石头标价过亿元时,曾有人建议这么大块金猪奇石,可定价2亿元,但收藏人不同意,认为花岗岩不是宝石级石头,最终以2100万元对外宣传,标志着金猪是21世纪价值很高的天然象形、画面兼得的一块传世妙石。
还有一些网上炒作、但概念模糊的亿元奇石,因新闻五要素缺失,又无精确配图,仿佛是编造的假新闻,因此,不在本文考证之列。
通过考证,自2001年以来,当代估价、标价或“专家”鉴定过亿的,共有上述16品奇石。即使有号称价值600亿的《中华彩陨石》,但比起和氏璧的价值,还是小巫见大巫,不是一个量级。
奇石评估“十看”,或许能为奇石价值判断提供参考
2001年,怪奇公主持宜昌日报《三峡旅游》专刊,开始设立奇石专栏,为每一品奇石进行估价。为了增强估价的科学性,怪奇公广览中外奇石类书刊,写出了《三峡奇石价值评估十看》,“十看”观点,指导着三峡奇石价值的评估,引起社会轰动。
《三峡奇石价值评估十看》内容如下:
三峡奇石,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画面丰富,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天然珍宝。一张名画,可以拍卖百万,甚至上千万元,那么,一枚大自然的杰作,应该更有艺术价值。
我与近千名奇石收藏家或爱好者通过相互交流,对三峡奇石的价值估评有了一个大致标准,那就是遵循“十看”:
一看石质。主要看这枚奇石的硬度、密度、润度。硬密度越高品质越优,石质越光润,越有价值。如玛瑙、玉质其硬密度就大于灰岩,所以价值就高;
二看石色。三峡奇石颜色十分丰富,几乎所有色彩都有,有的相互穿插,但色彩讲究纯度,切忌杂质,因此,纯度高的红、绿、紫、黄、白等五色为佳;
三看石型。主要看奇石的完整性和造型,如果外型完整无缺、造型又奇特,就是上品之石;
四看石图。石图,指奇石的图案画面。三峡奇石的画面,千姿百态,或逼真、或丰富、或抽象、或美丽,若这些画面构图的物象能一点即破、一挑即明者为上品;
五看石意。奇石的象征立意,是奇石的灵魂,也就是奇石的主题思想。如果立意深远、主题重大,自然价值就高;
六看石纹。三峡奇石有纹理石、流纹石,即使是画面石,也有线条的钩画问题。评价标准就是看线纹是否流畅、布局是否合理、疏密是否有致;
七看石彩。指每块奇石色彩的多少和反差。同一石面色彩越多、各色彩之间反差越大越妙;
八看石势。大气壮阔、神勇威风、凛然丰伟者佳。这种势并未非一味求大,主要看奇石构图的丰伟度,一块小石,若有奔马、鹰击、虎啸之势,同样是具有“势”的品质的奇石;
九看石巧。奇石也有技巧,不管是造型石,还是画面石,都有巧的一面。同样是一枚“龙”的图案石,如果巧到以假乱真,岂不是更有价值么?总之,奇石巧得越稀少、越怪异、越绝妙者越珍贵;
十看石缘。每一枚奇石都有一个故事,一段石缘,奇石与发现者的经历纠葛越复杂、故事越奇特,石品价值就越高。和氏璧只是一块玉,但有和氏献璧的故事,帝王争石的故事,其价值远远超出了一块玉的价值本身。
以上“十看”,只是一个大略品石标准,在具体评价中,还要注意综合“十看”,如果一块奇石能具备“十看”中的三点,就应是石中“优品”;占到标准的一半,就能为“绝品”;如果“十看”优点全部占全,那么,此石就是“神品”,将是价值连城。
结束语:奇石价值在人们心中,奇石可以玩疯,但不能疯说
奇石是一种观赏品,是一种收藏品,是一种有价值的保质品。
所以说,奇石价值评估过亿,是完全可以的,如果能交易过亿,更会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喜事。
但奇石的价值,又不能乱说,适可而言,价值评估,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能是得到大多人的认可。如果大家认为所估的奇石价格,远远偏离了价值中心,就如同痴人说梦,如疯子胡言,那就是一个笑话。
总之,奇石无价,奇石有价。价值高低,都在人们的心中,你喜欢,它就值钱,你不喜欢,它就一钱不值。
时代在前进,每品奇石的唯一性,资源的稀缺性,天然的艺术性,奇石的收藏价值会不断升高,这是不可否定的,这个趋势也是不可易转的。
雨花石
总之,任何奇石价值评估,还是要找到认定的依据,古人和今人,都有奇石价值类评估方法和鉴赏类理论文章,给奇石定价时,可多读些这些论文或专著,作为奇石价值评估的参考,这里不再赘述。
(怪奇公/文。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从杂志上翻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